东汉三君、八俊、八顾、八及、八厨
东汉三君八俊
东汉时期,太学生把敢于同宦官进行斗争的清流人物,冠以“三君”、“八俊”、“八顾”、“八及”、“八厨”等称号,表示对宦官集团的不满和蔑视,其中以“三君”窦武、刘淑、陈蕃为领军人物。典出《后汉书·党锢列传》:
上曰“三君”,次曰“八俊”,次曰“八顾”,次曰“八及”,次曰“八厨”,犹古之“八元”、“八凯”也。
窦武、刘淑、陈蕃为“三君”。君者,言一世之所宗也。
李膺、荀昱、杜密、王畅、刘祐、魏朗、赵典、朱宇为“八俊”。俊者,言人之英也。
郭林宗、宗慈、巴肃、夏馥、范滂、尹勋、蔡衍、羊陟为“八顾”。顾者,言能以德行引人者也。
张俭、岑晊、刘表、陈翔、孔昱、苑康、檀敷、翟超为“八及”。及者,言其能导人追宗者也。
度尚、张邈、王考、刘儒、胡母班、秦周、蕃向、王章为“八厨”。厨者,言能以财救人者也。
《后汉书》作者所列:
1.“三君”一一指窦武、刘淑、陈蕃;
2.“八俊”一一指李膺、荀昱、杜密、王畅、刘祐、魏朗、赵典、朱宇;
3.“八顾”——指郭林宗、宗慈、巴肃、夏馥、范滂、尹勋、蔡衍、羊陟;
4.“八及”一一指张俭、岑晊、刘表、陈翔、孔昱、苑康、檀敷、翟超;
5.“八厨”一一指度尚、张邈、王考、刘儒、胡母班、秦周、蕃向、王章。
但张俭的同乡朱并上书告发张俭等二十四人“别相署号,共为部党,图危社稷”,则所举“八俊”、“八顾”、“八及”的人名不同。
“八俊”一一张俭、檀彬、褚凤、张肃、薛兰、冯禧、魏玄、徐乾;
“八顾”一一田林、张隐、刘表、薛郁、王访、刘祇、宣靖、公绪恭;
“八及”——朱楷、田槃、疏耽、薛敦、宋布、唐龙、羸咨、宣褒。
然“三君”的名号是没有疑义的。党人的领袖就是被士人尊为“一世之所宗”的“三君”:窦武、刘淑和陈蕃。在三君中,“不畏强御”的陈蕃是清流派士大夫官僚的代表,是党人集团的政治领袖;窦武则以外戚的身份成为政治权力的靠山;宗室刘淑则为党人集团精神信仰的依托。
窦氏在两汉世代为外戚,威望极高,窦武是东汉开国元勋窦融的玄孙。延熹十一年,窦武之女窦妙被选入掖廷为贵人,后又被封为皇后。窦武即以后父迁任越骑校尉,封槐里侯。据《后汉书·陈蕃列传》:
初,桓帝欲立所幸田贵人为皇后。蕃以田氏卑微,窦族良家,争之甚固。帝不得已,乃立窦氏。
这说明窦氏之立为外戚,乃是陈蕃“争之甚固”的结果,这是东汉王朝惟一按士大夫官僚的意志所选立的一家外戚。陈蕃之所以坚持立窦氏为外戚,就在于窦武在成为外戚以前就是一位“名显关西”的清流派士大夫。窦武以外戚在位以后,即“多辟名士,清身疾恶,礼赂不通。”他把所得的赏赐,“悉散于太学诸生,及载肴粮于路,丐施贫民”,更博得社会舆论的赞赏,成为名士的领袖。
这一年十二月,桓帝病亡,窦妙为皇太后,临朝称制,与窦武和宗室刘猛谋议,立刘宏为帝,是为灵帝;任窦武为大将军,陈蕃为太傅,与司徒胡广共录尚书事。窦武以名士而为外戚,成为清流派士大夫的领袖,在新旧皇帝兴替之际掌握了扶立新皇帝的主动权,又有陈蕃等朝廷大臣的拥戴;在灵帝即位以后,与陈蕃等人又重新掌握了尚书台。这对于党人集团来说无疑是一个大好的时机。天下士人对窦武寄予了很大的希望,把他比作西周初年的周公。
建宁元年(168)八月,窦武与陈蕃定计翦除诸宦官。后事机泄露,宦官曹节、王甫等劫持灵帝、太后,诏令收捕窦武等。窦武召集北军五校兵士数千人驻屯都亭下,与王甫、张奂率领的虎贲、羽林和五营士对阵,结果兵败自杀。
窦武像
陈蕃(?-168年),字仲举,汝南平舆人氏(今河南平舆北)。东汉末大臣,汉桓帝时为太尉,汉灵帝时为太傅。蕃为官耿直,桓帝朝时因犯颜直谏曾多次左迁;灵帝朝虽得信任重用,却因和大将军窦武共同谋划翦除阉宦,事败而死。
天下重望,几次被谪降,三次免职,朝廷迫于舆情,仍不得不一再起用,从尚书令、大鸿胪、光禄勋、尚书仆射做到三公之首的太尉,最后拜太傅,录尚书事。身为朝廷柱石,不断和宦官斗争,党锢事起,李膺等被下狱考讯,陈蕃以“使身首分裂,异门而出,所不恨也”切谏。宦官们对他恨之入骨,但因为他是朝野具瞻,不敢轻易加害,只能策免了事。陈蕃再次起复后,痛感不除阉宦,国无宁日,决心与窦武协同剪除宦官。事泄后,也是他自己闯上去在宫中被害的。他死得十分壮烈,被尊为“一世之宗”,堪为清议名士的“婞直之风”的代表。
窦武兵败后,陈蕃率官属诸生80余人拔刀突入承明门,终寡不敌众,被执处死。
点击验证查看全文
展开全文
APP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