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要查询的字词

[luò]

[luò]

部首:部首笔画: 8画 总笔画: 14画

康熙字典笔画: (雒:14)

  • 汉字五行:
  • 五笔编码:tkwy
  • 仓颉编码:HROG
  • 四角号码:20215
  • UniCode:U+96D2
  • 汉程字典解释

    luò
    古书上指白鬣的黑马。
    古同“烙”,烙印。
    姓。

    笔画数:14;
    部首:隹;
    笔顺编号:35425132411121


  • 详细解释

    luò
    【名】
    鸟名〖owlet〗。忌欺,即“鵋鶀”
    雒,鵋鶀也。怪鸱。——《说文》。今称鸺鶹,也叫横纹小鴞
    又如:雒诵(反复诵读)
    通“骆”。白鬃的黑马〖blackhorsewithwhitemane〗
    净古都邑名〖Luocity〗。今址河南省洛阳。汉光武建都改名雒阳
    古地名。西汉时置为雒县。自古为争蜀的战略要地。三国时刘备即因破雒城而得成都〖Luocounty〗。今址四川省广汉县北
    印烙。后作“烙”〖brand〗
    烧之,剔之,刻之,雒之。——《庄子》
    通“络”。用网状物兜住头〖holdsth.inplacewithanet〗
    烧之、剔之、刻之、雒之。——《庄子·马蹄》
  • 字形结构
    [ 首尾分解查字 ]:各隹 (gezhui)
    [ 笔顺编号 ]:35425132411121
    [ 笔顺读写 ]:撇折捺竖折横撇竖捺横横横竖横
  • 汉语字典解释

    [①][luò]

    [《廣韻》盧各切,入鐸,來。]

    (1)鸟名。鸱中较小的一种。属猛禽类。

    (2)黑身白鬣的马。

    (3)不休息貌。参见“雒雒”。

    (4)通“洛”。古邑名。即今河南洛阳。

    (5)通“洛”。水名。

    (6)通“烙”。火烫。《庄子·马蹄》:“我善治馬。燒之,剔之,刻之,雒之。”王先谦集解引郭嵩焘曰:“雒同烙,謂印烙。”一说通“鉻”。谓剔去毛鬣爪甲。

    (7)通“絡”。参见“雒誦”。

    (8)通“頟”(額)。

    (9)姓。明有雒于仁。见《明史》本传。

  • 康熙字典解释
    【戌集中】【隹字部】雒

    【唐韻】盧各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歷各切,𠀤音洛。【說文】鵒也。从隹各聲。【釋名】雅雒也。爲之難,人將爲之雒,雒然憚之也。 又馬名。【詩·魯頌】有駵有雒。【傳】黑身白𩯓曰雒。【釋文】雒音洛,本作駱。 又水名。【周禮·夏官·職方氏】豫州,其川滎雒。 又國名。【左傳·僖二十一年】伊雒之戎。【春秋·文八年】公子遂會雒戎盟于暴。 又縣名。【前漢·地理志】弘農郡上雒縣。○按左傳僖二十一年疏云:雒水,出上雒縣冢領山東北,經弘農至河南鞏縣,雒戎因此而名也。 又雒陽縣,屬河南郡。【前漢·地理志註】師古曰:魚豢云:漢火行,忌水,故去洛水而加隹。如魚氏說,則光武以後攺爲雒字也。【正字通】楊愼曰:春秋書雒戎,左傳凡洛皆作雒。非後漢始攺也。○按魚氏說必有所本,故師古从之。左傳今文洛皆作雒,安知古本左傳不書作洛乎。未可據今本左傳駁魚氏說也。 又雒縣,屬廣漢郡。【前漢·地理志註】音山,雒水所出,南至新都谷入湔。 又姓。【後漢·南蠻傳】徵側者,麊泠縣雒將之女。 又與絡通。【莊子·馬蹄篇】刻之雒之。【註】雒同絡。 又與額同。【前漢·韓嫣傳】子增封龍雒侯。【註】雒,或作額。
  • 音韵参考
    [ 上古音 ]:铎部来母,lak
    [ 广 韵 ]:盧各切,入19鐸,luò,宕開一入唐來
    [ 平水韵 ]:入声十药
    [ 粤 语 ]:lok3
  • 说文解字详解
    【卷四】【隹部】 编号:2271
      雒,盧各切 ,鵋䳢也。从隹各聲。
  • 字源演变

特色专题

更多 >

常用工具

更多 >

精彩推荐

热门栏目

更多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