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要查询的字词

[nǎi] [rèng]

[nǎi] [rèng]

简体部首:总笔画: 5画

繁体部首:总笔画: 8画

康熙字典笔画: (艿:8)

  • 汉字五行:
  • 五笔编码:aeb
  • 仓颉编码:TNHS
  • 四角号码:22447
  • UniCode:U+827F
  • 汉程字典解释

    nǎi
    〔芋艿〕见“
    芋”。

    笔画数:5;
    部首:艹;
    笔顺编号:12253


  • 详细解释

    nǎi
    ——见“芋艿”(yùnǎi):即芋头



    rèng
    【名】
    乱草;杂草〖weeds〗
    艿,艿草也。从草,乃声。…字亦作芿。——《说文》
    藉艿燔林。——《列子·黄帝》
    又如:艿稗(泛指杂草。亦以喻芜杂的事物)
    另见nǎi
  • 字形结构
    [ 首尾分解查字 ]:艹乃 (caonai)
    [ 笔顺编号 ]:12253
    [ 笔顺读写 ]:横竖竖折撇
  • 汉语字典解释

    [①][réng]

    [《廣韻》如乘切,平蒸,日。]

    旧草未割新草又生曰艿。引申为茂密的草。

    [②][rèng]

    [《集韻》如證切,去證,日。]

    同“芿1”。

    (1)割后再生的新草。

    (2)乱草;杂草。

    [③][nǎi]

    见“芋艿”。

  • 康熙字典解释
    【申集上】【艸字部】艿

    【唐韻】如乗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如蒸切【正韻】如陵切,𠀤音仍。謂陳根草不芟,新草又生,相因仍也。所謂燒火艿者也。【唐書·裴延齡傳】延齡妄言:長安咸陽閒,得陂艿數百頃。【正字通】芿、艿同。◎按《唐韻》分爲兩字,艿平聲,芿去聲。《集韻》二字雖通,然平聲則以艿爲主,去聲則以艿爲附,其意微有差別,古人必有所據。且考《唐書》,亦兩字分見,不宜倂合,今从《唐韻》。
  • 音韵参考
    [ 广 韵 ]:如乗切,下平16蒸,réng,曾開三平蒸日
    [ 平水韵 ]:下平十蒸
    [ 粤 语 ]:jing4,naai5
  • 说文解字详解
    【卷一】【艸部】 编号:657
      艿,如乘切 ,艸也。从艸乃聲。
  • 字源演变

特色专题

更多 >

常用工具

更多 >

精彩推荐

热门栏目

更多 >